农历6月24日前后是云南重要的旅游节庆火把节,火把节原来是云南彝族、白族、傈僳族、纳西族、拉祜族、普米族等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,现已演变为云南大多数地区人民的共同的盛大节日,有东方狂欢节之称。如果在火把节期间到云南的石林、楚雄、阿庐古洞、大理、丽江等地旅游,可以充分感受火把节的狂欢魅力,是暑期云南旅游的一大特色。 云南各地火把节的节期稍有差别。一般彝族、纳西族、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,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,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,传统节期二到三天,现在云南很多地区举办的火把节庆祝活动都较长。
火把节古代又称“星回节”。关于星回节的起源,云南各地、各民族的说法各不相同。
著名云南旅游胜地大理有一个关于火把节的美丽而哀怨的“火烧松明楼”的传说:南诏蒙舍诏诏主皮逻阁为吞并五诏,邀约约五诏首领聚会,邓赕诏首领之妻白洁夫人劝夫勿往,不听,乃以铁钏套于夫臂,聚会时皮逻阁火烧松明楼,五诏首领皆被焚死,白洁夫人寻铁钏得夫尸以归。皮逻阁闻其贤,欲妻之。白洁夫人礼葬其夫,闭城自尽,自此滇人于火烧松明楼之日,燃火炬以纪念聪慧、坚贞的白洁夫人。
彝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是这样的:很久以前,天上凶神斯热阿比,奉天王安天古兹之命,来到彝族民间派粮派款,收租催税,敲榨勒索,激起彝族人民的反抗。为了战胜凶神,大家推选一位叫阿提拉巴的英雄,同凶神作战九天九夜,杀死了凶神,为民除了害。天王闻讯大怒,就降下"天虫"吃庄稼,妄图把人们饿死。时值彝历"虎丹"时节,洋芋结薯,荞麦开花,包谷"背儿"的时候。铺天盖地的"天虫"吃了三天三夜,眼见彝家的庄稼就要毁于一旦,此时大家又聚集在山头开会,商量高举火把,烧死"天虫"的对策。于是彝族的男女老少,人人举火把烧"天虫"。火把举了三天三夜,烧死了大部分"天虫",保护了庄稼,夺取了丰收。少部分"天虫"躲进了庄稼地,为了预防它们再次遗害于民,每年"虎丹"时节,彝族人民就高举火把,这样年复一年,形成了今天的火把节。
云南火把节期间,各家都要准备丰盛的食品,在节日里纵情欢聚,放歌畅饮。白天举行斗牛、摔跤等娱乐活动;入夜则点燃火把,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、山岭田埂。远处望去,火龙映天,蜿蜒起伏,十分动人。最后人们会聚广场,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,火焰熊熊,人们围成一圈,唱歌跳舞,一片欢腾。
白天的摔跤是彝族火把节期间重要的活动,参赛者身穿短裤,赤膊上阵。开始时互相拥抱,以示友好。裁判员一声令下,便相扑角力,奋勇拼搏,最后以把对方摔倒、双肩着地为胜。比赛场面极为壮观。一处摔跤,八方相聚,盛装的群众从四面围观,欢呼喝采。小伙子们背着大三弦,带着竹笛;姑娘们背着自己精心绣制的花挂包,赛前赛后,奏起欢乐的乐曲,跳起欢乐的舞蹈,使比赛充满热烈的气氛。 云南东部的石林、泸西等地在火把节期间举行的斗牛活动也惊险刺激,近年来也得到了很多到云南旅游的游客的欢迎。
火把节的傍晚,男女老少手持大小火把,随锣声、号角声汇集于广场,将树塔点燃。顿时火光冲天,干柴烈火僻啪作响,与锣鼓声、欢呼声汇成一片,震撼山岳,火把扎得又高又大,装饰得很漂亮,所有角落都照遍,以求照亮庄稼,消灭害虫,预祝丰年。人们高举火把,尽情歌舞,通宵达旦。

石林火把节盛况 图片来源:云南省旅游局
云南的火把节也是青年男女交往,选择配偶的良好机会。节日期间,青年男女在篝火下相互弹唱,对歌、跳舞,彻夜不息,从中寻求自己心爱的对象。
|